都市計畫土地|住宅區
增加綠化面積之策略
- 利用公共空間綠化
- 加強現有植生數量與層次
- 鼓勵民眾參與綠化
執行要點
- 建築基地內之法定空地、退縮建築之空地應予以綠化。
- 利用住宅區內之閒置空地及未開發之畸零地,開放社區居民使用,做為市民農園或綠美化。
- 公共使用之綠化區域進行複層植栽設計,塑造具觀賞價值之綠化空間,並定期投入植栽養護管理。考量喬木成長空間,腹地不足時,應以灌木及地被之複層植栽為主。
- 鼓勵民眾利用植栽妝點自宅陽台、庭院及停車空間等,發揮創意增加都市綠覆面積。
- 鼓勵住宅屋頂綠化,創造都市農園、改善城市中的生態環境,建議選用「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」列出之「適合屋頂綠化栽植的臺灣原生種植物」。
都市計畫土地|商業區
增加綠化面積之策略
- 利用公共空間綠化
- 加強現有植生數量與層次
- 鼓勵民眾參與綠化
- 空中庭園造景、綠屋頂、牆面綠化等技術運用
執行要點
- 建築基地內之法定空地、退縮建築之空地應予以綠化。
- 利用住宅區內之閒置空地及未開發之畸零地,開放社區居民使用,做為市民農園或綠美化。
- 公共使用之綠化區域進行複層植栽設計,塑造具觀賞價值之綠化空間,並定期投入植栽養護管理。考量喬木成長空間,腹地不足時,應以灌木及地被之複層植栽為主。
- 鼓勵民眾利用植栽妝點自宅陽台、庭院及停車空間等,發揮創意增加都市綠覆面積。
- 鼓勵住宅屋頂綠化,創造都市農園、改善城市中的生態環境,建議選用「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」列出之「適合屋頂綠化栽植的臺灣原生種植物」。
都市計畫土地|機關用地、文教區
增加綠化面積之策略
- 開放空間綠化
- 加強現有植生數量與層次
- 改善不透水舖面的空間
- 設置綠色雨水基礎設施
- 區域分隔界線設置緩衝綠帶
- 空中庭園造景、綠屋頂、牆面綠化等技術運用
執行要點
- 建築基地內之法定空地、退縮建築之空地應予以綠化。
- 建築物周邊、廣場、中庭、停車場等開放空間,進行複層植栽設計,塑造具觀賞價值之綠化空間,配合雨水再利用澆灌系統,並定期投入植栽養護管理。考量喬木成長空間,腹地不足時,應以灌木及地被之複層植栽為主。
- 廣場、中庭、停車場等開放空間,採用多孔性透水鋪面,周邊植栽凸出式植穴改以下凹式設計。
- 廣場、中庭綠化空間可作為綠色基盤示範地,利用雨水花園、生態池營造多樣性景觀,兼具生態、微氣候、雨水滯留滲透之功能。
- 鼓勵建築物打造屋頂花園、中庭天井造景或建築物綠牆,利用植栽達到建築物隔熱降溫,有助於降低都市熱島效應。
- 分隔區域之界線可採用綠林帶、綠籬,或植生牆,植穴以沿線帶狀、下凹式設計為佳。另應考量植栽高度、植穴(槽)面積等,避免與招牌、路燈、人行空間、機車停放區重疊。
- 公共使用之綠化區域應導入教育目的,設置植栽或雨水花園等解說牌誌。
- 避免選擇安全疑慮的樹種如具有硬刺之美人樹等。
都市計畫土地|公共設施用地
非都市土地|遊憩用地
增加綠化面積之策略
- 保留大型綠地、採用原生植物綠化
- 開放空間綠化量提升
- 加強現有植生數量與層次
- 改善不透水舖面的空間
- 設置綠色雨水基礎設施
- 區域分隔界線設置原生植物緩衝綠帶
- 空中庭園造景、綠屋頂、牆面綠化等技術運用
執行要點
- 保留大面積綠地,利用原生植物增加喬木數量、補植誘蝶誘鳥之植栽,複層栽植營造綠蔭休憩及生態景觀場域。
- 建築基地內之法定空地、退縮建築之空地應予以綠化。
- 建築物周邊、廣場、中庭、停車場等開放空間,進行複層植栽設計,塑造具觀賞價值之綠化空間,配合雨水再利用澆灌系統,並定期投入植栽養護管理。考量喬木成長空間,腹地不足時,應以灌木及地被之複層植栽為主。
- 廣場、中庭、停車場等開放空間,採用多孔性透水鋪面,周邊植栽凸出式植穴改以下凹式設計。
- 廣場、中庭綠化空間可作為綠色基盤示範地,利用雨水花園、生態池營造多樣性景觀,兼具生態、微氣候、雨水滯留滲透之功能。
- 分隔區域之界線採原生植物設計綠林帶、綠籬,或植生牆,植穴以沿線帶狀、下凹式設計為佳。另應考量植栽高度、植穴(槽)面積等,避免與招牌、路燈、人行空間、機車停放區重疊。
- 量體化之公共設施物,如電信、電力設備,其周圍設置綠籬以遮蔽不良之視覺景觀。
- 鼓勵建築物打造屋頂花園、中庭天井造景或建築物綠牆,利用植栽達到建築物隔熱降溫,有助於降低都市熱島效應。
- 鼓勵民眾利用植栽妝點自宅陽台、庭院及停車空間等,發揮創意增加都市綠覆面積。
- 鼓勵住宅屋頂綠化,創造都市農園、改善城市中的生態環境,建議選用「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」列出之「適合屋頂綠化栽植的臺灣原生種植物」。
非都市土地|建築用地、特定目的事業用地
增加綠化面積之策略
- 開放空間綠化量提升
- 加強現有植生數量與層次
- 改善不透水舖面的空間
- 區域分隔界線設置原生植物緩衝綠帶
執行要點
- 鼓勵民眾利用植栽妝點自宅陽台、庭院及停車空間等,發揮創意增加都市綠覆面積。
- 建築物周邊、廣場、中庭、停車場等開放空間,進行複層植栽設計,塑造具觀賞價值之綠化空間,配合雨水再利用澆灌系統,並定期投入植栽養護管理。考量喬木成長空間,腹地不足時,應以灌木及地被之複層植栽為主。
- 廣場、中庭、停車場等開放空間,採用多孔性透水鋪面,周邊植栽凸出式植穴改以下凹式設計。
- 公共使用空間保留大面積綠地,利用原生植物增加喬木數量、補植誘蝶誘鳥之植栽,複層栽植營造綠蔭休憩及生態景觀場域。
- 分隔區域之界線採原生植物設計綠林帶、綠籬,或植生牆,植穴以沿線帶狀、下凹式設計為佳。
都市計畫土地|交通用地
非都市土地|交通用地
增加綠化面積之策略
- 綠色路網建構
- 加強現有植生數量與層次
- 塑造街道綠廊、景觀道路
- 改善不透水舖面的空間
- 設置綠色雨水基礎設施
- 設置生物通道
執行要點
- 道路兩側或中間分隔島應予以綠化,進行複層植栽設計,塑造具觀賞價值之綠化空間,並定期投入植栽養護管理。考量喬木成長空間,腹地不足時,應以灌木及地被之複層植栽為主。
- 以淨化空氣品質、耐風及低維護管理樹種為主,依環境特性選擇綠化植栽,濱海地區應選擇耐鹽、耐瘠植物;非濱海地區可選擇耐塵、耐旱植物。
- 利用植栽顏色設計,選擇重點道路塑造行道樹景觀。
- 道路系統之路面、邊坡、排水、擋土結構,施作高孔隙率之排水鋪面,改善道路的地表排水功能。
- 道路或人行道以綠帶形式綠化,植穴以沿線帶狀為佳,凸出式植穴改以下凹式設計,兼具小型綠色雨水設施之功能。
- 涉及人行道區域之植栽,應考量植栽高度、植穴(槽)面積等,避免與招牌、路燈、人行空間、機車停放區重疊。
- 在道路沿線路廊設置誘導動物穿越或跨越道路之動物廊道,並於必要處設置防止動物入侵之生物圍籬。
非都市土地|古蹟保存用地、墳墓用地
增加綠化面積之策略
- 開放空間綠化量提升
- 加強現有植生數量與層次
- 改善不透水舖面的空間
- 區域分隔界線設置原生植物緩衝綠帶
執行要點
- 建築物周邊、廣場、中庭、停車場等開放空間,進行複層植栽設計,塑造具觀賞價值之綠化空間,配合雨水再利用澆灌系統,並定期投入植栽養護管理。考量喬木成長空間,腹地不足時,應以灌木及地被之複層植栽為主。
- 廣場、中庭、停車場等開放空間,採用多孔性透水鋪面,周邊植栽凸出式植穴改以下凹式設計。
- 閒置畸零地及角落空間進行生態綠美化,依據空間大小種植喬木、灌木及草花。
- 保留大面積綠地及既有植物,利用原生植物增加喬木數量、補植誘蝶誘鳥之植栽,複層栽植營造綠蔭休憩及生態景觀場域。
- 分隔區域之界線採原生植物設計綠林帶、綠籬,或植生牆,植穴以沿線帶狀、下凹式設計為佳。